郑曌:十年春秋铸剑 终登世界之巅(上海交通大学)

2010年05月20日13:57

来源:人民网

郑曌

郑曌,男,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07级学生。

他学习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努力拼搏,表现出非凡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自2007年9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始,他就开始积极参与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准备,最终于2010年率领团队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第三次捧回全球总决赛冠军的金杯,为祖国为亚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学习——成绩优异 专注科研

虽说程序设计竞赛是他的兴趣所在,在他的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专业课程的学习毕竟是大学生活的主要任务。作为一个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竞赛中去的学生,郑曌的学习生活是相当紧张的。但他明白,只有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作为后盾,才能放开手脚,全力投身到程序设计竞赛中去。

紧张的竞赛日程加之繁忙的训练计划,促使郑曌必须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只要是学习阶段,他总是能心无旁骛、精力充沛地全心投入:课堂上,他全神贯注;图书馆里,他目不转睛;讨论时,他思想专注。他的思维永远保持着鲜活敏锐的状态,随时随地为了既定目标而全力以赴,在他心里,这已固化为一种个人习惯,形成为一种处事作风。正是源于这种习惯和作风,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扎实,对专业学习有着自己深入而独到的见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他还十分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大学期间,郑曌以出色的学习成绩连续三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奖学金,其综合测评成绩一直保持在90分左右,在年级里名列前茅。

虽说郑曌还是一个在读学生,但他深深明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需要的是一流的研究型人才。为此,郑曌认为自己应该在研究领域早起步,在本科阶段就起步。于是在大三下半学期,他就加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的Apex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一些计算机领域的热点问题。郑曌的主攻方向是网络搜索,在他心目中,改进Google搜索引擎一直是他憧憬的梦想。

ACM竞赛——王者之师 战绩卓著

中学时代,开始接触计算机世界的郑曌,逐渐对程序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多次参加中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可是,那时的他还极度缺乏应赛经验,每到重要比赛现场都会出现发挥失常的现象。进入大学后,为了充实大学生活,更为了弥补中学留下的遗憾,郑曌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上海交通大学ACM-ICPC代表队。

初入ACM-ICPC队,郑曌还将其视作高中竞赛的延续。可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这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比赛。虽说ACM-ICPC同样是程序设计竞赛,但它注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数学、算法和程序设计水平,还要求选手有很好的全局观念、交流技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这对郑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第一年参加ACM-ICPC,郑曌所在的团队力压清华北大复旦等国内高校获得南京赛区的冠军;2007年12月,郑曌参加亚洲区预选赛并获得新加坡赛区的冠军,顺利晋级总决赛。但是在加拿大举行的总决赛中,初次参赛的经验欠缺与实力不足让郑曌只获得了第13名的成绩,这也是交大历史上倒数第三的成绩。

失败并不可怕,因为通过每次失败都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进而酝酿着取得更大的进步。虽然兵败加拿大,但郑曌见识到了世界上最优秀的ACM-ICPC选手,他的团队也开始迈进世界强队的行列。

2008年是郑曌卧薪尝胆的一年,这一年他兼任了上海交通大学ACM团队的教练,一边思考如何在接下来的一年取得更好的成绩,一边指导并带领新一届交大ACM队夺得了亚洲区预选赛台湾赛区冠军和北京赛区亚军,并获得了参加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全球总决赛的资格。

2009年夏天,郑曌和他的两位队员开始了新的征程。11月17日的亚洲区预选赛宁波赛区,郑曌团队代表交大出战。由于首战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交大代表队多少有些放不开。比赛过程中,港大和交大始终处于胶着状态,直至比赛结束前夕,交大才做出第7题,反超香港大学,获得宁波赛区的冠军。

2009年11月29日,日本东京赛区。他们再次出战,这次的对手是日本东京大学以及台湾大学代表队,这场比赛在东京大学主场作战,但郑曌的队伍顶住压力,连续奋战4个小时,最后二十分钟做出第8题,但最后15分钟东京大学也做出第8题,最终东京大学依靠罚时的优势战胜了交大,郑曌的队伍与冠军失之交臂。但与世界强队的再次过招也让郑曌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逆境中永不放弃的精神依然鼓舞着他。

2010年2月5日,郑曌的队伍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出战第3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由于此前中国大学已连续五年没能获得冠军,此次又是ACM大赛继2005年之后再次由中国承办,全队上下压力很大,都迫切希望能够将奖杯留在中国。

比赛开始后,交大迅速进入状态,在前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始终与来自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交替领跑。但交大有条不紊,比赛进行到第3小时,交大成功做出第6题,确立了领先的优势。然而最后时刻,莫斯科大学突然发力,开始迅速缩小与交大的差距。至比赛结束前一小时,交大领先莫斯科大学一道题目,郑曌他们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将优势保持到了最后。当时隔5年,交大ACM队员们代表中国的大学再次捧起总冠军奖杯的那一刻,郑曌欣喜若狂,历经波澜的09-10赛季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如今的郑曌,已经实现了他在ACM-ICPC赛场上的大满贯,而等待他的下一个重任是担任上海交大ACM-ICPC队的教练。相比于队员,教练的工作可能要平淡很多。但郑曌认为,在这个岗位上,他可以静下心来做好更多的工作。同时他认为,自己多年比赛的经验,只有传授给更多的新队员,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

结语——与时俱进,勇攀高峰

郑曌始终保持着一份沉稳、内敛、低调和务实的性格特质,这帮助他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怀着饱满的热情和信心,踏踏实实地去完成每一个任务,实现每一个目标。记得刚进入交大校园时,他就被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所激励,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作贡献。多年来,他坚定不移地向着这个目标稳步前进。他坚信,只要自己比以前更执着更努力,就一定可以攀上科学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