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军:那一份压轴Offer

来源:新浪财经

文|CBN记者 邱珈

沉住气,哪怕落单了也别紧张;下定决心,跨专业也能拿到好OFFER!

姓名 唐军军

学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业 计算机(研究生)

籍贯 福建

OFFER 花旗银行2010级管理培训生

平安夜的傍晚六点,唐军军正在实验室里赶论文时,接到了花旗HR的电话,告诉他获得了管理培训生offer。他几乎立刻就向所有人宣布了这个消息,把人人网的签名档改成上面那句话。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圣诞礼物,也是他们班的“压轴offer”。

从研二暑假开始,他就在等待这样一份录用通知。

唐军军家在福州,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应届研究生。高中毕业从福州保送到上海交大计算机系ACM(美国计算机协会)试点班,本科毕业又保研了本专业,一路拿着一等奖学金。如果不是因为要跨专业求职,他应该会和同班同学一样,要么出国,要么就早早拿到IT行业的大公司offer。

可到了11月,他还是全班唯一一个没有拿到offer的人。

金融是他的兴趣所在。大三暑假,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了三个月,这段实习经历让他确定:IT类的工作实在不符合自己的性格。他要在金融领域找工作的决心就更强烈了。虽然研究生念的仍然是计算机,但在实习时他特意选择了一些金融机构和咨询公司,甚至连本科和研究生的毕业设计也都与金融相关。2008年,还在读研一的时候,他考了两门CPA(注册会计师考试)。

名校背景、成绩优秀、有知识储备、有实习经验—需要有的他都不缺。唐军军对自己的竞争力很有信心。

因此,一开始他并不着急。虽然找工作的进度比同学们慢,但他相信那是因为不同行业的招聘流程不同:IT类公司的录用通知一般在11月之前就发掉了,而那时候,金融行业的大公司校园宣讲会才刚刚开始。

因为目标很明确地锁定在那些大型的跨国金融机构和咨询公司上,所以唐军军在投简历时没有像很多同学那样采取海投战略—“海投”这个词在如今的概念和几年前可能不太一样,过去可能投个四五十份简历就算是大规模发送了,现在上百份都不算夸张。

投的简历太多,接到面试通知时搞不清状况的糗事就很难避免。“想象一下,当HR打来电话通知你面试,你却完全想不起对方到底是哪一家,见惯了这种场面的HR还会开玩笑地说‘同学你猜猜看啊’,等你好不容易想起这家公司来,对方又会接着说‘恭喜你答对了,现在来猜猜你投的是哪个部门吧’……”唐军军曾经听过这样的案例。

像大多数同学一样,他也建了一个Excel文档,把自己投过的每份简历的去向、递出时间、应聘部门职位、反馈、面试到哪一轮、结果如何等等都记录下来。这样在接到HR的电话时就不至于想不起来对方是哪家公司的。

他投了40多份简历,其中有60%得到了笔试或面试的机会,算是很不错的反馈。所以,去年11月初,即使看着同学们都人手几份offer,他还是很笃定:“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那时候给福州的父母打电话,他也还是蛮轻松的。

从夏天到秋天,求职给他的生活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原先每周一三五游泳、二四六打斯诺克的运动时间必须给面试让位,这些运动被改成了每周一两次,美剧也还是可以追一追。投简历、接HR电话、准备面试……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直到焦虑在11月上旬的某天袭来。

那天唐军军收到了被三个金融类公司拒绝的消息。

他等了一天电话,却一个都没等到,就打电话去问那几家公司的前辈,结果是:录取通知已经发完了,其中没有他。更令他受打击的是,自觉很有把握的他连简历关都没过。

这是唐军军整个求职过程中最为灰暗的一天。“我记得很清楚,自己一个人在校园里散步,很沮丧。天气很阴沉,有风。我走在闵行校区的河边,看着流水,心想很感慨:接下来怎么办?一下子变成了这样。”唐军军说。那时候他甚至考虑,自己的决定是不是错了?如果实在没法在金融业找到合适的位置,也许可以试着回到专业对口的IT业去找找看。

但这个想法并没有在他心里停留太长时间。

唐军军有自己的“治愈系”—看充满热血剧情的励志动画片。他又把《灌篮高手》的动画片看了三遍。他最喜欢的角色是仙道,临危不乱,够冷静。

没过几天,花旗中国来校园宣讲,他就投了简历。直到最后拿到offer历时50来天,没太大波折,只是考试的次数比较多:先是网上SHL(全球权威人才测评内容提供商)测试,再是小组讨论,接着是四轮一对一的面试。当然花旗不是唯一的“面试对手”,唐军军拿到的20多个面试都集中在11月,他参加了其中十来个公司的面试。

他曾经头天上午十点在陆家嘴的花旗总部参加小组讨论,下午两点赶回交大闵行校区,下午四点离开学校出发去北京。第二天早晨七点到达北京,上午九点参加一家公司的面试,午饭后跑到圆明园去休整,在下午两点接了另一个公司的电话面试,晚上七点搭上回上海的火车。第三天早晨七点回到上海,来不及赶回闵行了,直接到复旦去,在朋友那边休息了一下,下午就在复旦做了另一家公司的笔试。

在去北京的火车上看杂志时,他看到有记者问李开复:“如果你和自己手下的工程师有矛盾分歧,你会怎么处理?”李开复的回答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会支持你。”在那天的电话面试里,他引用了李开复的这段话。这句话后来被证明是面试应答金句。当整个招聘季过去的时候,唐军军拿到了包括花旗中国在内的三个offer。

在花旗的最后一轮面试有部门经理来参加。他们通过应聘学生的特点和面试时的表现来确认他们适合哪个部门的什么职位。面试唐军军的是金融市场部的首席交易员—这是他的目标—最后他就从这个部门开始轮岗。

他觉得自己最大优势是工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数字敏感,反应快。而负责招聘管理培训生的花旗中国人力资源高级副总监谢芳告诉我们,她对唐军军的深刻印象是来自于“他非常关注实际生活中的金融事件,对经济现象很敏感,又懂得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

在决定接受花旗的这份管培offer的几天后,他就开始了在陆家嘴的花旗中国总部的实习。比起另外那20几位“同级生”来,唐军军是很幸运的,在4月初正式入职之前,他有几乎一个季度的实习期来过渡。

现在拿到了全班压轴offer,唐军军面对的是另外一些挑战:有时需要一个人盯多块屏幕的工作节奏;前辈们异常直接的表达方式;直接把2000万简称为20的工作口语……

“1,培养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抓住关键问题;对招聘公司或机构做事先的了解,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了解自身的优势及不足;尽量在应聘过程中了解即将应聘的职位在该公司的作用和意义以便考量对自己是否合适。2,要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诚实、有责任感、勤奋好学,而且有学习能力。无论是什么样的招聘企业,这些都是最基本和最被看中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