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ACM班学生将成微软常客

2005年9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记者 郜云雁

本科阶段就对研究生课题跃跃欲试,部分学生论文入选高层次国际会议,与世界名校学生角逐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夺得全球冠军……记者见到这群不一样的学生时,他们正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暑期两个月的实习成果汇报。

计算机会说话已不稀罕,但是你听过计算机讲地道的东北话和山东话吗?外出旅游时你拍了一张照片,要是告诉你它可以实现三维转动是 不是很令人兴奋?用键盘玩游戏已经老土了,无线的手动操纵杆则能让你手舞足蹈地边玩游戏边锻炼……

当这群大二、大三的学生用流利的英文和PPT介绍着他们的暑期成果时,他们的总领队上海交大ACM班余勇教授微笑着频频点头。2002年, 余勇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创办了上海交大ACM试点班,这个班的学生经过特殊选拔,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也完全不同。经过3年的发展,ACM班的学 生已开始展露出与众不同之处。因为这群学生“太”优秀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竟破例,一次性地邀请了16名本科生来到研究院做暑期实习。

“他们有很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很快进入一个新领域并能提出很有创意的想法。”微软亚洲研究院王坚博士如是说。该院院长沈 向洋则告诉记者,研究院对实习生挑选很严格,过去招收的主要是在校研究生,“但是这些学生太优秀了,从他们身上我意识到研究能力完全 可以从本科阶段开始培养”。

为此,微软亚洲研究院已与上海交大达成一系列合作,包括上海交大ACM班每年可选派一批学生前往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使这些学生有更 多机会与计算机科学家和世界级大师面对面。

据悉,微软亚洲研究院自1998年成立之时,就启动了面向亚太区高校博士生、硕士生和优秀本科生的“明日之星”实习生计划,该计划旨 在与国内外高校共同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基础研究人才。实习期间,每位实习学生都会有“一对一”的导师对其在研究院的研究工作进行指导 。截至今年7月,已经有超过2000名来自亚太区国家高校的学生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本报记者 郜云雁)

《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28日第7版